有关部门和不少车企高层提出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无疑为汽车“强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还得清醒地认识到:汽车芯片对性能和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注意防范那些试图通过芯片项目圈钱圈地、玩资本杠杆的搅局者趁虚而入,钻政策的空子。
“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在加快推进芯片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既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支持,同时也需要在微观层面坚持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最大的对立统一就是“底”与“顶”的有机结合,没有“守底”就难达其“顶”。在编辑部同仁的鼓动下,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尝试用哲学的视角观察车市。本期《跃跃哲谈》与您一同探讨,汽车“强芯”行动在有了方向和路径的同时,还得坚守底线思维。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汽车“强芯”成为汽车行业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基础上,国家出台积极政策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提出,“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建议,“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
2020年,中国连续第12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全年汽车产销规模占据全球汽车市场30%左右的份额。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芯片的自主供给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不少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475亿美元,而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不到150亿元,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5%。更引人担忧的是,2019年,我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芯片过度依赖进口。
为了缓解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的问题,助力芯片供应链加快完善和升级,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日前提出,“工信部将积极引导和支持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持续提升集成电路的供给能力”。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各部门、各地方要尽快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加快政策落地,确保取得实效,推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芯片企业纷纷涌入汽车芯片的“新赛道”。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增超5000家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比2019年上涨187.4%。
“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在加快推进芯片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支持,但同时也需要在微观层面坚持底线思维。所谓“底线思维”,是指从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事物朝着预期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其最大的对立统一就是“底”与“顶”的有机结合,没有“守底”就难达其“顶”。
对于汽车芯片而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让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拥有了取得产业主导权的机会。有关部门和不少车企高层提出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无疑为汽车“强芯”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汽车“强芯”行动虽然在宏观层面上有了方向和路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还得清醒地认识到:汽车芯片对性能和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准入门槛。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坚守底线思维,防范那些试图通过芯片项目圈钱圈地、玩资本杠杆的搅局者趁虚而入,钻政策的空子。
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曾积极推进钢铁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下,不少钢铁企业争相上马中、高端项目。这种“一窝蜂”式的投资或扩张,导致钢铁产能越淘汰越高;更为严重的是,产能过剩的类型由过去低水平产品重复建设蔓延到高端钢材领域。如此惨痛的教训无不警醒着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重视防范重大风险。3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走上“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强调,“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搞盲目重复建设,要防止‘一哄而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相关阅读:
跃跃哲谈:陷入“破窗效应”,日本汽车业造假变本加厉
两会代表委员谈汽车——“关键词”之“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