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工作人员在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盾构隧道内进行巡查。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驱车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进入城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南中轴线。北京市丰台区南中轴地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史长谊很感慨:“这里曾坐落着几十个服装批发市场,如今已全部疏解完毕‘变身’科创中心。”
2023年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全面开园,近1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已吸引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内的150多家企业落户。
“一些重要文化设施将在周边落地,批发市场疏解后的大红门地区,才是真正打开了‘大红门’。”北京市丰台区发改委干部陈焰说。
作为中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市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十年间,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5万件,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2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
“疏”是为了更好地“进”。北京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十年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40.7%上升至66.1%,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7700余个……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让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十年来,千年古都减量“瘦身”,实现人口控制目标,天津和河北发展更有活力。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4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4.2万亿元。
这是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内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建设现场(2024年1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需要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加以考量。北京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
日前,北京林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谢学文当选“感动雄安2023”年度人物。去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开工时,他已在新区忙了600多天,从项目筹划到设计方案获批,谢学文全程参与。“融入国家战略,这是一次重大机遇。”他说。
临近春节,雄安新区启动区塔吊升降、机器轰鸣: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星网3家央企的总部大厦火热建设;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总部大厦进行开工准备;首批疏解的4所在京部委所属高校雄安校区和1家医院雄安院区项目已开工……在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雄安新区,中央企业已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
截至2024年1月底,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收官。城市副中心与主城区“以副辅主、主副共兴”的发展格局正有序形成,非首都功能承载力持续强化。
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十年来,京津冀重点承接平台精准定位、错位承接,一个个产业项目在地理位置的“大迁徙”中重塑生产力,形成承接地新的经济增长极。
五年前,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将加工制造业务搬迁到唐山市曹妃甸区,公司负责人王金浩带领职工从此扎根曹妃甸。公司主要生产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矿用机械产品,是用钢大户。背靠钢铁大市唐山,就近采购让企业原材料成本减少10%左右,综合运输成本减少15%左右。
河北精心打造一系列类似曹妃甸的重点承接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十年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余家。
产业协同、人员往来需要交通支撑。京津冀区域高铁总里程达2576公里,“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主要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环京通勤定制快巴客运总量超100万人次,同城化效应显现。
工人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生产车间工作(2023年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近日,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3》,2013年至2022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00增长到297.6,年均增速12.9%,京冀、津冀间创新指数的相对差距缩小。
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来自北京的设计图纸不断变为一列列崭新的地铁列车并下线投用。满城区以河北京车项目为中心,瞄准110多家京车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的产业链,规划建设20.18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产业园。
2023年11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协力打造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十年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
产业和项目疏解关键要解决好人的问题。“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出差看病,京津冀距离不远,但换一个城市就需要重新备案一次,手续非常麻烦。”天津一家企业的采购员张先生说,现在三地间往返工作,看病取药方便很多。
2023年,京津冀取消异地就医备案,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医疗、教育、文化……十年来,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进展。
地相接、水相连、人相亲,京津冀将不断携手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雄安新区曹妃甸满城区谢学文北京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