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2023年“GDP破万亿”出圈,常州市,这个位于苏南的城市,可能还在保持其一贯的低调姿态。然而,随着近期蒋鹏举副市长、常州音乐节等一系列热点事件的出现,常州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日财联社记者跟随“V观江苏”之“V观常州向新前行”活动来到常州,实地走访多家企业与产业园区。该活动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常州市委网信办、新浪江苏共同承办。
财联社记者在活动中获悉,近年来,常州市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且目标远大,计划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与此同时,常州的合成生物等新质生产力正在崛起,常州重要的合成生物产业园——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计划在2027年达成300亿的产值目标,这相较2023年60亿的产值基础增长了四倍,表明常州正在全力竞速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
坐常州,销全球,新能源之都再出发
“我们自己对公司的定位不只是一家常州工厂,而是一家面向全球的世界级企业,我们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整体方案提供商。”在常州优谷科技(874278.NQ),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企业未来的规划。
据悉,常州优谷科技(874278.NQ)是全球风力发电行业精密焊接机壳年产量最大的公司,也是该行业中唯一一家能够同时提供涵盖精密焊接机壳、高精度转轴、冷却系统、配件等关键零部件整体方案的专业性公司,出口产品收入约占公司营收的40%。公司产品在本地生产制造,出口德国、西班牙、巴西、塞尔维亚、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广泛应用于80多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上述优谷科技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该公司从2020年开始布局大功率海上风电关键零部件和装备技术,已经实现了零部件完全国产化。公司计划在风力发电机零部件领域做产业链延伸,向下游领域拓展,考虑到创业氛围、周边供应链配套等因素,公司新项目的选址最终还是落地常州,新项目投产后将为优谷科技在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布局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据悉,优谷科技2022年在常州再投入15亿元投资“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和冷却系统产业化项目”,共约90亩的工业用地,其中一期项目60亩用地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2025年开始实施产能爬坡,一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5亿元。
对于未来,上述优谷科技负责人透露,预计2025年海上风电将会是一个装机量较大的年份,公司计划于2025年IPO。
“本土企业,单项冠军,坐常州,销全球”,这几个标签,在常州本土明星企业——天合光能和亚玛顿身上均一应俱全。
例如,亚玛顿(002623.SZ)率先开发出国际顶尖的超薄玻璃物理钢化工艺技术与设备,突破了传统物理钢化玻璃的厚度极限,研制出厚度≤2mm的超薄物理钢化玻璃,解决了化学钢化玻璃钢化寿命短、光学效果不佳、成本高、生产过程产生污染等问题;将该产品有效地与光伏太阳能组件相结合,成功研发使用1.6毫米钢化玻璃为基板的世界轻量化4毫米厚双玻组件,并进一步挑战3毫米厚超薄双玻组件。
与此同时,亚玛顿的超薄光伏玻璃连续三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正是以这些优质“链主”企业为基础,常州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也成为常州GDP超万亿的重要“推手”,成为常州的城市“新名片”。
数据显示,常州市包括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2022年短短一年内,产值突破5100亿元。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500亿元左右,其中,光伏产业规模接近全国十分之一;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达4700亿元。
江苏省政府也大力支持常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该省产业规划相关文件中明确,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值规模在2025年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发电、储能、输送、应用四大环节实现深层次、高度融合发展,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渗透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押注合成生物产业,打造下一个爆款
在新能源之外,常州也在蓄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根据规划,常州市碳纤维产业在2025年实现产值规模超过500亿元,企业数量100家以上,1家龙头企业产值超100亿,5家骨干企业销售超10亿;2023年11月1日,常州出台“合成生物十条”,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的城市,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将常州市打造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全市合成生物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合成生物产业被称为“未来产业”,常州在去年开园三个合成生物学产业园区,分别是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西太湖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
其中,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由常州市高新区依托南师大合成生物研究院建设而成,在常州市合成生物产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该园区招商部门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到目前为止,常州高新区已是全市合成生物产业主要承载地和集聚区,2023年完成产值60亿,占全市50%以上,2024年预计产值达83亿,涵盖生物材料、抗体、疫苗、设备等产业方向,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配套齐全,力争到2027年全面融入国家创新网络布局,实现合成生物学领域生物经济产业产值300亿元。
以此计算,该产业园的合成生物产业将在四年时间内增长4倍。
据悉,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规划占地约280亩(含细胞产业基地150亩),总建面积16.4万平方米,共拟建35栋厂房,分两期开发。目前项目一期已全面建成投用,销售及租赁进度均已过半,入驻客户包含南师大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未米科技、深圳赛桥、三高生物等一批优质企业和科技人才项目。
依托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常州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也颇有章法。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南师大合成生物研究院是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的核心,园区首先对常州市合成生物产业进行了摸底,分成不同产业门类、方向、产业链上的位置,构建图谱,然后围绕图谱科学制定招引方向和目标,招引一系列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的合同主体项目,构建一个完整的合成生物学产业链。
“我们园区喊出的口号是希望未来合成生物产业,北有天津,南有深圳,中部有常州。”上述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我们力争每年新引进合成生物项目超过30个,提升产业规模。常州市组建了20亿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高新区也有专业的国有投资平台,所以我们现在出去招商都是组团式,园区、科技局、商务局、政府投资平台以及一些环保安监部门,都一起出动当场解答企业所有的问题。”
而在丰富的新兴产业布局背后,还有常州科教城在提供强大助力。
资料显示,常州科教城出台《常州科教城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竞速合成生物产业新赛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并加强合成生物项目招引。科教城2023年连续四季度举办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会,全年引育高质量项目135个,其中国家级人才项目7个、新能源项目29个、合成生物项目4个。
据常州科教城相关人士介绍,2024年科教城将继续支持园区高校调整新设新能源、合成生物等全市产业紧缺专业,开发实训课程、优质教材等教学资源,组织开展高水平职业技能竞赛,提高毕业生“留常率”。同时,聚焦新能源、合成生物等常州产业发展需要,实施全市域的“双岗互聘计划”,全年支持1000名以内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增强人才柔性流动,解决企业创新人才不足问题。此外,不断加快科技招商步伐,全年招引孵化高质量项目170个以上,其中,新能源、合成生物相关项目各不低于25%。